事件:
公司發布2024年度業績快報,2024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474億元,同比+14%;實現歸母淨利潤61億元,同比+27%。其中Q4單季度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52億元,同比+42%,環比+18%;實現歸母淨利潤24億元,同比+71%,環比+46%。
點評:
C3產業鏈盈利顯著改善,24Q4業績大幅增長:2024Q4,國內PDH價差258元/噸,同比-126元/噸,環比-209元/噸;聚丙烯價差823元/噸,同比+183元/噸,環比-7元/噸;丙烯酸價差2284元/噸,同比+864元/噸,環比+296元/噸;丙烯酸丁酯價差419元/噸,同比-7元/噸,環比+65元/噸。得益於聚丙烯、丙烯酸丁酯價差環比增長顯著,疊加公司實現了多碳醇、乙醇胺等裝置的順利投產,輕烴一體化產業鏈不斷完善,成本優勢顯著,致公司24Q4業績大幅增長。
多碳醇項目投產有序,產業鏈布局逐步完善:公司多碳醇項目包括年產4萬噸氫氣/90萬噸丙烯/80萬噸多碳醇化學新材料及氫能利用一體化項目的生產能力,涉及產品包括丙烯、氫氣、正丁醇、異辛醇、正丁醛、異丁醛、回收碳八混合醇、回收精製碳十二混合醇、新戊二醇、液氬、硫磺等。2024年7月15日,公司80萬噸多碳醇項目(衛星能源三期項目一階段)順利投產,意味著公司順利解決了C3一體化產業鏈上下遊原料配套的問題,實現C3產業鏈耦合閉環。截至24年年底,多碳醇項目二階段裝置處於試生產階段,裝置負荷穩步提升,項目投產將進一步增強產業鏈韌性。
烯烴綜合利用項目正式開工建設,保障公司中長期成長:2024年6月24日,在徐圩新區投資建設的國內首個烯烴綜合利用高端新材料產業園項目正式啟動建設。建設內容主要包括年產250萬噸烯烴輕烴配套原料裝置、5套年產10萬噸烯烴裝置、3套年產20萬噸POE裝置、2套年產50萬噸高端聚乙烯(茂金屬)、2套年產40萬噸PVC綜合利用及配套裝置、年產1.5萬噸聚烯烴裝置、年產5萬噸超高分子量聚乙烯裝置、副產氫氣降碳資源化利用裝置以及LNG儲罐。烯烴綜合利用項目第一階段預計2025年底中交,2026年初投產。第二階段預計會在今年下半年完成各類手續辦理,2026年底建成。此外,2025年2月13日,衛星化學發布連雲港石化有限公司聚乙烯彈性體工業試驗裝置項目環境影響評價一次公示。項目新建一套聚乙烯彈性體工業試驗裝置,實現500t/aC4聚乙烯彈性體或600t/aC8聚乙烯彈性體。公司基於以輕烴一體化為核心,打造低碳化學新材料科技公司的發展戰略,公司采用自主研發的高碳烯烴的技術,積極向下遊聚乙烯彈性體(POE)等新材料延伸,進一步夯實公司功能化學品、高端新材料和新能源材料的發展基礎。
盈利預測、估值與評級:C3產業鏈盈利改善疊加新項目投產,我們小幅上調公司2024-2026年盈利預測,預計2024-2026年公司歸母淨利潤分別為60.82(上調2%)/72.08(上調3%)/91.03(上調2%)億元,折合EPS分別為1.81元/2.14元/2.70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提示:原材料價格上漲;新增產能投放不及預期;全球經濟複蘇緩慢。